欧美亚洲日本视频,一级片一级毛片,91av在线导航,伊人久爱,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,特级淫片大乳女子高清视频,真实国产乱弄免费视频

南京有化石的旅游景點「南京什么山可以挖化石」

導(dǎo)讀:南京有化石的旅游景點「南京什么山可以挖化石」 南京幕府山上什么地方有化石具體點 南京的名勝古跡 南京有名的旅游地的資料 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 南京有哪些名勝古跡

南京幕府山上什么地方有化石具體點

我就住五塘村。沒聽說有這個東西。你是是不是搞錯了?;陔u鳴寺邊上的科學(xué)院才有。

南京的名勝古跡

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(南京人化石地點)

【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(南京人化石地點)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東約30公里處江寧縣湯山鎮(zhèn)雷公山葫蘆洞。1993年江寧縣在對雷公山溶洞進行旅游開發(fā)挖掘時,于洞中發(fā)現(xiàn)猿人頭骨化石2具、牙齒化石1枚和一些動物化石。南京市博物館與北京大學(xué)考古系合作進行了科學(xué)發(fā)掘。研究與鑒定結(jié)果表明,南京人生活的地質(zhì)時代為中更新世中期,距今35萬年左右,在體質(zhì)發(fā)展階段上應(yīng)屬于人類演化的直立人階段。南京人在我國古人類演化序列中的位置,應(yīng)在北京人時期偏晚的階段,而早于安徽和縣人。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國古人類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(lǐng)域的重要發(fā)現(xiàn),具有重大意義。?

石頭城遺址

【石頭城遺址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號。面積19公頃。公元前333年,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,筑城石頭山。東漢建安十七年(212),孫權(quán)改秣陵為建業(yè),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上修筑石頭城,內(nèi)設(shè)石頭倉、石頭庫,以存儲軍械、糧食等物資。石頭城南建烽火臺,為軍事重鎮(zhèn)。東晉義熙年間,以磚筑城,建"入漢樓",仍為軍事重鎮(zhèn)。唐末再修石頭城,依山筑城,因江為池,形勢險要,古有"石城虎踞"之稱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)筑南京古城將其圍在城內(nèi),今城垣尚存,烽火臺、征虜亭遺跡尚可尋。1992年在遺址上建石頭城小公園對外開放。?

朝天宮

【朝天宮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建業(yè)路西端冶山。占地面積3.5萬平方米。坐北向南,依山而建。此地為春秋時吳國冶城故址,東晉太元十五年(390)孝武帝建冶城寺,南朝劉宋創(chuàng)置"總明觀"。此后歷代興替。明洪武年間重修并更名朝天宮。凡有重大朝會和祭祀,文武官員都在這里學(xué)習(xí)禮儀。清同治五年(1866)重建,改為文廟,并附府學(xué)于東側(cè)。主要建筑有:萬仞宮墻、欞星門、戟門、大成殿、先賢殿以及后山的敬一亭、飛云閣、飛霞閣、御碑亭等。朝天宮的建筑規(guī)模宏大,氣勢雄偉,是我國江南現(xiàn)存一組較大的明代建筑?,F(xiàn)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。?

保圣寺塔

【保圣寺塔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南110公里處高淳縣雙塔鄉(xiāng)。塔園占地面積4700余平方米。始建于三國東吳赤烏二年(239)。唐貞元十七年(801)建保圣寺,規(guī)模較大,有山門、大殿、保圣塔、觀音堂等建筑,寺院早已毀圮。現(xiàn)存塔為宋紹興四年(1134)重建。塔四面七級,俗稱"四方寶塔",為磚身木檐樓閣式,通高31.5米。塔身無座,底層圍有外廊,每層均腰繞外檐及平座,底層和七層四面辟門,其余均相對開門,門位各層上下相閃。因塔身逐層遞收,加上腰檐平緩,剎尖高聳,使古塔形狀挺拔而纖秀。雖經(jīng)明、清兩代多次修整,現(xiàn)大部分構(gòu)件仍為宋代遺物。?

南朝陵墓石刻

【南朝陵墓石刻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南京市現(xiàn)存南朝陵墓石刻共有19處43件,分布于寧棲公路兩側(cè)和江寧縣東南部的田野之中。陵墓年代最早始于劉宋永初三年(422)。帝陵3處,王侯墓9處,失考墓7處。墓前有神道、石柱、石碑、石獸,石獸分天祿、麒麟、辟邪三種。其形高大,昂首挺胸,口張舌吐,兩側(cè)刻有雙翼,四足前后交錯,似縱步若飛,儼然威鎮(zhèn)百獸之神態(tài)。宋武帝劉裕寧陵前石獸東天祿、西麒麟,現(xiàn)保存完好。兩石刻相距24米,高3米,身長3米,寬1.2米。石獸環(huán)目張口,舌尖上翹,額毛垂胸,兩翼刻鱗翅紋,遍體鬃毛如鉤,刀筆精湛、嫻熟,別具風(fēng)格。神道石柱首推蕭景墓前石刻,現(xiàn)存有石辟邪、石柱各一。柱通高6.5米,柱頭上有盤形頂蓋,蓋? ?雄踞一只昂首小辟邪,形象生動。柱身圓形,上部有柱額,刻有反書隸體"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忠侯蕭公神道",柱體刻瓜棱紋20道。此柱是南朝石刻藝術(shù)的重要作品。蕭墓碑有額、身、龜趺三部分,通高5.61米、寬1.6米、厚0.32米。額刻"梁故侍中司徒驃騎將軍始興忠武王之碑"。正文楷書,2800余字,雖稍風(fēng)化,但大多尚可辨讀,文由著名書法家貝義淵書?,F(xiàn)已建亭保護。南朝陵墓石刻在中國石雕藝術(shù)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,它上承秦漢,下啟隋唐,而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(shù)遙相媲美。?

明征君碑

【明征君碑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東北20公里處棲霞寺山門外側(cè)。明僧紹,字承烈,山東人。劉宋時歷任征直郎、參軍、正員外郎等,人皆稱其為"征君"。南齊時隱居,后舍宅為寺,稱棲霞寺。碑為唐上元三年(676)所立,全名"攝山棲霞寺明征君之碑"。文是高宗李治所撰,唐代著名書法家高正臣書,王知敬篆額。碑背面刻有高宗親筆"棲霞"2字,筆勢雄健,神采奕奕。碑文通篇四六韻文,后用10首銘詞結(jié)束。碑高2.74米,寬1.31米,厚0.26米。經(jīng)地質(zhì)專家確認,碑材采自棲霞山,是棲霞組灰?guī)r石,又系動物化石。碑表面梅花狀斑紋均是2.8億年前生長于淺海中的動物海百合莖化石與中國孔珊瑚化石,有22000多個。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區(qū)保存最好、最大的唐碑,作為化石標本也是全國罕見。?

千佛崖

【千佛崖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在南京城東北棲霞山山崖之上。是江蘇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。南齊永明年間明僧紹之子在崖上首鐫造無量壽佛和兩側(cè)的觀音、大勢兩菩薩,其窟稱"無量殿"。此后至明代,各朝代均有增添。現(xiàn)存大小佛龕294個,大小佛像515尊,俗稱"千佛崖"。龕平面多作馬蹄形,單室。造像組合三壁一佛、三壁三佛、單鋪七身、五身、三身不等。題材多以阿彌陀佛、彌勒佛、千佛為主,還有釋迦多寶、七佛等。1924年,寺僧以水泥涂附施彩,已失原貌。"文化大革命"期間又遭洗劫,保存完整者寥寥無幾。最近個別佛像水泥剝落,可見石質(zhì)部分仍保存較好,服飾衣紋清晰。其造像的雕刻風(fēng)格圓潤細致,秀美典雅,與北朝的云岡、龍門石窟遙相輝映,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(shù)的珍品。?

南唐二陵

【南唐二陵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,是南唐皇帝烈祖李?、中主李?的陵墓。兩墓依山而建,相距100米,規(guī)模宏大,均有前、中、后三主室和側(cè)室10間。主室均為仿木屋結(jié)構(gòu),梁柱、斗拱,涂紅施彩。李?的欽陵富麗雄偉,墓底周長63.8米,高5米多。前、中兩室以磚砌建,涂朱繪彩。后室石門楣上大型浮雕"雙龍戲火珠",昂首吐氣,張牙舞爪,大有凌空欲飛之勢。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、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,相貌威嚴,神態(tài)逼真,令人望而生畏。原像均敷金涂彩。后室頂部有《天文圖》彩繪日月星辰,地面上巨石板上刻有蜿蜒曲折的江河。李?墓的形制與李?墓大致相同,規(guī)模略小,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、裝飾和繪畫藝術(shù)已失去南唐初期富麗雄偉之氣勢?!赡钩鐾廖奈镆杂癜院吞召缸顬檎滟F。?

棲霞寺舍利塔

【棲霞寺舍利塔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北20公里處棲霞寺藏經(jīng)樓東側(cè),北依千佛崖。占地面積120平方米。隋文帝得舍利分給83個州建塔收藏,蔣州(南京)得其一,隋仁壽元年(601)建塔于棲霞山下。初為木塔,南唐改用白石壘筑、雕刻而成。塔五級八面,高約18米。塔基下部雕有海水、龍鳳、魚、鱉及海石榴等圖案,上部基壇的角柱有浮雕力士和立龍。束腰? ?面有隔框浮雕釋迦牟尼成道八相圖。仰蓮彌座之上為塔身。第一層較高,每角有倚柱,上刻"經(jīng)咒之文",正面開門,其余各面鐫四天王像和文殊、普賢兩菩薩像。飛檐下橫楣上還雕有"飛天"、"樂天"、"供奉人"等像。二層以上每層各 婢?逃辛礁魴?龕,內(nèi)有一尊佛像。舍利塔造型典雅秀美,雕刻細膩精湛,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表現(xiàn)手法較隋唐更趨嫻熟,堪稱唐宋之際江南石刻藝術(shù)的杰作。?

夫子廟遺跡

【夫子廟遺跡】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秦淮河畔貢院西街。宋仁宗景?元年(1034),建文宣王廟,俗稱夫子廟,為建康府學(xué)。宋乾道四年(1168)在夫子廟東側(cè)建鄉(xiāng)試場所貢院。兩處歷代均有修整、擴建。貢院至清同治年間擴建后,考棚號舍有2萬余間,居全國各省之冠。明清期間夫子廟地區(qū)為文人墨客聚集地,故商業(yè)十分繁榮。現(xiàn)存夫子廟主體建筑大部分為1984年逐步修復(fù)的,只有100米長的照壁為明代遺物,且為全國保存最大的照壁。泮池邊的石欄、大殿后的明倫堂、貢院的明遠樓為清代建筑。貢院內(nèi)保存的明、清時期碑刻22通,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?

王德墓

【王德墓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北郊燕子磯下廟村伏家橋。王德,字子華,甘肅人,南宋抗金名將,高宗紹興二十五年(1155)卒于建康(今南京)。墓前現(xiàn)存石碑、石虎、石羊各1尊,石馬2尊。碑高約4米,寬1.26米,厚0.28米。額浮雕盤龍,下襯云紋,楷書"宋故贈檢校少保王公神道碑"。碑文為傅靂撰書,楷體,55行,滿行98字,部分剝蝕,主要記載了王德的生平事跡。石獸形象生動,有立、有跪,雕鑿精致,是宋代石刻珍品。?

定林寺塔

【定林寺塔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江寧縣方山北麓。占地面積10平方米。定林寺與塔同建于南宋孝宗乾道九年(1173)。現(xiàn)寺已毀塔猶存。塔于明、清時期曾大修過。塔為八面七級仿木結(jié)構(gòu)樓閣式磚塔,塔頂已殘,現(xiàn)高約12米。塔身各面均用磚砌成仿木結(jié)構(gòu)的柱坊、斗拱、門框與佛龕,二層以上每層圍有疊澀磚出跳的腰檐、平座,檐角以石做角梁。塔現(xiàn)向北傾斜,其原因初探為塔基坐落于火山噴巖之上,由于巖石緩慢密集運動導(dǎo)致。現(xiàn)塔基已處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?

靈谷寺無梁殿

【靈谷寺無梁殿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鐘山東側(cè)南麓。占地面積2036平方米。靈谷寺原稱蔣山寺,明代因建孝陵遷此處,并賜名靈谷寺,是明代南京三大叢林之一。寺毀于清咸豐年間,僅存一殿。原名無量殿,因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;又因建殿時不用寸木,不設(shè)梁柱,俗稱"無梁殿"。殿為重檐歇山頂,高22米,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由3個拱券組成,中券最大,跨徑11.25米,墻體渾厚,結(jié)構(gòu)堅固。1928年,國民政府以無梁殿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祭殿,名曰"正氣堂"。無梁殿內(nèi)四周墻壁上嵌有"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題名碑"110塊,銘刻了33224位陣亡將士姓名。?

明孝陵

【明孝陵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地。位于南京市東郊中山門外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。占地面積170萬平方米。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至洪武十六年(1383)完成主要工程,整個陵園建筑直到永樂十一年(1413)才告結(jié)束。朱元璋1368年登基稱帝,1398年逝世葬于此。由于朱元璋妻馬皇后先葬于此,因皇后謚"孝慈",故名"孝陵"。明孝陵是南京地區(qū)一座建筑規(guī)模最大的帝王陵寢。原有紅墻周長22.5公里。自下馬坊至寶頂,綿延十?dāng)?shù)里,布局宏偉,規(guī)制嚴謹。自前至后有下馬坊、神烈山碑、崇禎時期立"禁約碑"、大金門、碑亭、渡崳? ??、神道石刻、欞星門、金水橋、文武方門、殿門、孝陵殿、寶城明樓、崇丘。所有建筑僅存磚石部分,木結(jié)構(gòu)均燒毀。神道兩側(cè)現(xiàn)存石獸6種24尊、翁仲8尊。碑亭俗稱"四方城",亭內(nèi)的"神功圣德碑"系朱棣為其父朱元璋所立,通高8.84米,寬2.24米,厚0.83米,立于永樂十一年(1413)。孝陵殿現(xiàn)存須彌座3層,巨型柱礎(chǔ)56個?,F(xiàn)有建筑為清同治年間所建。明樓的城基東西長60米,南北寬34.22米。最后為崇丘,北面圍以磚墻成圓形,丘上和周圍山上,萬木蔥郁,鳥鳴花香。陵址及規(guī)制皆由朱元璋自定,其藏而不露、含蓄蘊藉的風(fēng)格對其后的明、清時期帝陵的興建產(chǎn)生了頗深的影響。?

南京城墻

【南京城墻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南京城墻建于元至正廿六年(1366),完工于明洪武十九年(1386),歷經(jīng)21年。原建的宮城、皇城已毀,現(xiàn)存都城城垣和外郭城。原城垣全長34.36公里,高14~21米,寬7~14米,開門13座?,F(xiàn)存城垣21.35公里,其中較完整的有19公里,城門4座,水門1座。明南京城墻在建筑設(shè)計時就一改以往都城墻取方矩之古制,而因地制宜,依山傍水,蜿蜒起伏,呈不規(guī)則多邊形,"據(jù)崗壟之脊,控河湖之勢",極有利于軍事防御。砌筑城墻的磚塊是由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今江蘇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5個省的28府、118縣、工部及三衛(wèi)、三鎮(zhèn)制造。為了確保城磚的質(zhì)量,磚上刻有負責(zé)官員和燒窯、制磚人的姓名。現(xiàn)存幾座城門,以正南門即中華門最為雄偉堅固。南京城墻的建造集我國古代城墻建筑技術(shù)之大成,是研究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和建筑科學(xué)技術(shù)的珍貴實物。?

中華門城堡

【中華門城堡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正南,系明城墻13個城門中之最大者。明洪武二年至八年(1369~1375)于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,因面對聚寶山(雨花臺),稱聚寶門,1931年改稱中華門,俗稱南門。中華門南北縱距128米,東西橫距118.5米,總面積15168平方米。它所使用的材料均為長0.8~1.39米、厚0.26~0.35米左右的巨型條石和長0.4米、寬0.2米、厚0.1米左右的大磚,用糯米、石灰和桐油砌成。中華門有三道甕城,由四道拱門(券門)貫通,各門均有可以上下開啟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(現(xiàn)僅存閘槽和門位痕跡)。城門外壁高20.45米,除箭垛以外,全部用大條石砌成。拱內(nèi)下用18層大條石,上用140層城磚砌拱。第二至第四道拱門上方建有木結(jié)構(gòu)絞關(guān)亭(閘亭現(xiàn)已無存)。首道城門上下共分三層,最上層為木結(jié)構(gòu)敵樓,一名譙樓,現(xiàn)已不存;中層磚石結(jié)構(gòu)(上磚下石),長65.15米,寬47.2米,高9.1米,面北筑有藏兵洞7個;下層正中筑拱門通甕城,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個。甕城東西兩側(cè)筑有寬11.3米、長86.1米的坡道礓(臺階),可騎馬登城。坡道東西兩側(cè)各筑有面東和面西的藏兵洞7個。整個城堡共有藏兵洞27個,這些藏兵洞,在戰(zhàn)爭期間對物資的儲備和兵源的設(shè)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30年代,中華門兩側(cè)各開一門,50年代拆除作為車行道。中華門歷經(jīng)600余年,除木結(jié)構(gòu)毀壞和磚石結(jié)構(gòu)個別地方有裂縫現(xiàn)象外,保存基本完好,宏大的規(guī)模,巍峨的雄姿,為世所罕見。從建筑角度看,其工程宏偉,結(jié)構(gòu)縝密,設(shè)計巧妙,別具匠心,在我國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從軍事角度看,工事堅固,能攻能守,是研究我國軍事史的實物資料。?

明故宮遺跡

【明故宮遺跡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中山東路東段。明故宮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。建筑規(guī)制與現(xiàn)存的北京故宮相似,規(guī)模宏偉,一派皇家威儀。東起東華門,西至西華門,南達洪武門,北抵玄 武門,南北縱距2.5公里,東西橫距2公里,占地5平方公里。坐北向南,分內(nèi)宮城和外皇城。曾作為明初洪武、建文、永樂三代皇宮,達54年之久。明成祖遷都北京后,南京明故宮仍留原有建制。清為駐防城,咸豐三年(1853)原有建筑毀于兵火?,F(xiàn)存地面文物有午朝門、東安門、西華門(三門墩臺)、內(nèi)外五龍橋、石壁、碑刻、石柱礎(chǔ)等。在原三大殿遺址范圍內(nèi)的地下,埋有300余個大小石柱礎(chǔ)?,F(xiàn)以午朝門為主體進行修整,并擬辟為公園向游人開放。?

鼓樓

【鼓樓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中心的鼓樓崗。建于海拔40米的高崗上,占地面積9100平方米。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(1382)。建筑分兩層,下層為臺座,磚石砌筑,城闕狀,東西長44.4米,南北寬22.60米,高8.9米。南北兩面各有拱門貫穿前后,中門券高6.5米,寬6.35米;左右二門各券高5.28米,寬4.70米。兩邊拱門內(nèi)又各有二藏兵洞,能駐百人,當(dāng)時御鼓官率兵居此鎮(zhèn)守。東西兩端各筑青石臺梯40級,直達臺面,梯孔之上建歇山頂梯宇一座,以防雨水下注臺梯,臺座橫向正中和偏前各開漏窗兩口,以供巷道、臺梯通風(fēng)采光。上層為樓,與臺座等大,分為中殿與東西兩殿,滴水直落臺座之外。登樓遠眺,全城景色盡收眼底。原殿內(nèi)設(shè)大鼓2面、小鼓24面、云板1面、牙杖4根、點鐘1只、銅壺滴漏1架、三眼畫角24板等,用于晝夜報時用,后又為迎王選妃送詔書之用,后均散失。清初,此樓坍塌,殘存臺座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,于臺座上建樓、立碑,改稱"碑樓"或"暢觀樓"。晚清時維修改建,改建的樓中為大殿,周邊有柱礎(chǔ)回廊。大殿為二層,屋頂為歇山頂重檐四落水木結(jié)構(gòu)。重檐翹角下雕有鳳立于花叢山石上、雙獅戲球等吉祥物和套疊彩繪圖案。1933年以鼓樓為主體建立鼓樓公園,占地3萬多平方米。?

煦園

【煦園】中國江南名園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長江路292號大院西側(cè),俗稱西花園。它以太平湖為中心,占地面積3.1公頃,其中水面0.21公頃。洪武元年(1368),明太祖朱元璋招撫勁敵陳友諒舊部,在此為陳友諒之子陳理建造了漢王府。其后,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為漢王,辟原漢王府東半部為"新漢王府"。此園為府第西園,并以朱高煦之"煦"字取其名謂"煦園"。清于此設(shè)兩江總督衙門,東側(cè)為江寧織造署??滴醵曛了氖荒?1684~1702),六次南巡,其中五次住江寧織造署。太平天國時,煦園成為天王府御花園。1912年1月1日,孫中山于煦園暖閣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(tǒng)。煦園內(nèi)花木修竹參差,亭臺樓榭林立,假山奇石散落,清水碧潭相映,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園林。主要景物有太平湖、石舫、漪瀾閣、忘飛閣、花廳、桐音館、夕佳樓、臨時大總統(tǒng)辦公室、中山臥室、暖閣遺址、印心石屋等。?

明代銅鐘

【明代銅鐘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內(nèi)鼓樓廣場東北角大鐘亭路1號。為紫銅澆鑄,高3.65米,口徑2.3米,底邊厚0.17米,重23000公斤。鐘的頂部鑄陽紋蓮瓣一周,提梁上飾以云紋和波浪紋,上鑄有"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鑄"銘文。大鐘質(zhì)精形美,聲音宏亮。原鐘樓于清康熙年間倒塌,兩鐘墜地,立者咸豐年間被毀,臥者于光緒十五年(1889)由江寧布政使許振在此建亭懸掛,稱"大鐘亭"。叩擊銅鐘,其聲隆隆數(shù)里可聞。大鐘亭重檐六角攢尖頂,灰筒瓦屋面,高14.5米,上架六角交叉梁,大鐘懸掛梁下?,F(xiàn)以大鐘亭為中心辟建大鐘亭公園,占地4340平方米。"古亭晨鐘"列入新金陵四十景。?

七橋甕

【七橋甕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光華門外紅花鄉(xiāng)七橋村。橋始建于明初,? ??"上坊橋",清代稱"七橋甕"。此橋是南京市存留較完整、規(guī)模最大的古橋梁。橋長89.6米,寬13米,高25米,七拱青石橋。寬闊水面上,有梭船形分水墩,其上有巨石雕塑的分水獸,現(xiàn)南北兩端各存6只。橋拱身兩側(cè),各有15只精工刻鑿的螭首。該橋地處南京東南要道,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,明、清都有軍隊駐守。太平天國時的天京保衛(wèi)戰(zhàn)和辛亥革命光復(fù)南京時,在此均發(fā)生過激烈的戰(zhàn)斗。1949年后曾多次修葺,今保存完好。?

胭脂河天生橋

【胭脂河天生橋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南50公里處溧水縣大西門外洪藍鎮(zhèn)天生橋村。胭脂河開鑿于明洪武年間,北至秦淮河口,南達洪藍埠入石臼湖,全長7.5公里。此河的開鑿,溝通了南京與兩浙地區(qū)的漕運。河道最深處35米,底寬10余米,上部寬20多米,其工程的艱巨,耗資的巨大,都是當(dāng)時水利建設(shè)中罕見的。在胭脂河開鑿時,工匠們選擇石質(zhì)堅硬、地勢較高的地方作為縣城向西的通道。河成之后,將一巨石下方鑿開,石下可通舟楫,這就是著名的天生橋。橋長34米,寬9米,厚8.9米,橋面高程35米。現(xiàn)在此處已成為一大勝景,乘船進入胭脂河,只見兩岸怪石高懸,絕壁危巖,一條巨石橫跨兩岸,十分壯觀。?

瞻園

【瞻園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南瞻園路。坐北朝南,縱深127米,東西寬123米,總面積15621平方米。瞻園是南京僅存的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筑群,與南京豫園、無錫寄暢園、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并稱為"江南五大名園"。瞻園原系明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府邸之西圃,經(jīng)徐氏七世、八世、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,至萬歷年間已初具規(guī)模。清順治二年(1645)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。乾隆帝巡視江南,曾駐蹕此園,并御題"瞻園"匾額。太平天國時,瞻園先后為東王楊秀清府、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友和府。清同治三年(1864),清軍奪取天京,該園毀于兵燹。同治四年(1865)、光緒二十九年(1903),瞻園兩度重修,但已非原園景況。民國時,江蘇省長公署等政府機關(guān)曾設(shè)園內(nèi)。瞻園歷經(jīng)侵削,范圍日狹,花木凋零,峰石徙散,雖曾幾度修葺,均不能制其圮落。1958年,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彭沖指示重修瞻園。同年修繕工作開始,一期工程為修建瞻園西部。歷時6年,用太湖石1800噸,使瞻園面貌一新。1985年二期工程上馬,1987年竣工。共增園林面積近4000平方米,修建樓臺亭閣13間,建筑面積2882平方米。擴建后的瞻園,東西二園合一,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園林風(fēng)格,又汲取現(xiàn)代南北方造園藝術(shù)精華,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。園內(nèi)有喬灌木810株,竹類面積400平方米。東瞻園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展區(qū)、水院、草坪區(qū)、古建區(qū),西瞻園有西假山、南假山、北假山、靜妙堂等景點。?

常遇春墓

【常遇春墓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太平門外紫金山之陰白馬村。常遇春(1330~1369)字伯仁,安徽懷遠人,明朝開國元勛。他剽悍勇猛,時人贈予"常十萬"美名。1369年在柳河州暴病而故,朱元璋賜葬鐘山。墓高2.4米,墓基周長約29米?,F(xiàn)墓塋與墓前石刻保存完好。有石柱一,石馬、石羊、石虎、武將各二。石獸雕刻工藝精湛,神形兼?zhèn)?。武士雙手撫劍,頂盔貫甲,威武雄健?,F(xiàn)碑上鐫刻"明故世祖開平王遇春常公之墓",系清同治十年(1871)二月重修時其裔孫所立。?

李文忠墓

【李文忠墓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太平門外蔣王廟。李文忠(1339~1384)字思本,小字保兒,盱眙人,朱元璋的外甥。英勇善戰(zhàn),官至榮祿大夫,浙江省平章事,封曹? ?公。洪武十七年(1384),郁悶病故,賜葬鐘山之陰。墓高2米,墓基周長47米。墓前有神道碑、石馬各一,石望柱、石羊、石虎、武將、文臣各二。石刻雕鑿細致,線條流暢,神態(tài)逼真。墳塋前有李文忠十八世孫李永欽于光緒二十二年(1896)所立的石碑,上刻"明岐陽王神道"數(shù)字。現(xiàn)墓園保存完好。?

徐達墓

【徐達墓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太平門外板倉村。徐達(1332~1385)字天德,安徽鳳陽人,位列明朝"元勛之冠"。洪武十八年(1385)病故,朱元璋親自送葬,為之輟朝,追封他為"中山王",謚"武寧"。墓園占地7200平方米,墓高2.4米。現(xiàn)墓園內(nèi)保存有神道碑一通,石馬、石羊、石虎、文臣、武士各二。這些石刻雕刻十分精致逼真,神態(tài)各異。墓碑上刻"明魏國公追封中山王謚武寧、夫人謝氏之墓"。附近還有他的裔孫徐欽、徐甫之墓。墓道前的神道碑是南京現(xiàn)存的最大的古墓碑之一。通高8.95米,寬2.2米,厚0.7米。碑文系朱元璋親自撰寫,書法家宋濂所書。最有價值的是碑文標有句讀,是我國古代碑刻之一絕。?

陽山碑材

【陽山碑材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東約25公里處江寧縣湯山鎮(zhèn)西北的陽山。此處為古代采石場。永樂三年(1405)明成祖為其父朱元璋建孝陵碑,在陽山開鑿了巨石作碑材,因體積太大無法運輸而棄之山間。碑材分碑額、碑身、碑座三塊。碑座位于最南端,三面均已鑿成,高13米,長30.4米,厚13米。碑額與碑座相距百米,橢圓形,其側(cè)面有14個凸出的石芽,備雕龍首、龍爪之用,高10.7米,長20.3,厚8.4米。碑身體積最大,像一堵橫臥的巨形石壁,表面鑿刻平整,離地留有三處,連接碑身作為支撐,東端連接山體,還未鑿開,碑身長49.4米,寬10.7米,厚4.4米。碑材總高約73米。三塊石材表層留有累累人工釬痕。?

?泥國王墓

【?泥國王墓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中華門外石子崗東向花村龜山。?泥國乃現(xiàn)文萊國。明永樂六年(1408)冬,?泥國王、皇后率王親國戚一行150余人來中國進行友好交往。明成祖以極其隆重的禮儀接待他們。十月間,國王不幸病故。根據(jù)本人遺愿托葬中國。明成祖以王禮規(guī)格葬之,謚"恭順"。墓高約4米,墓基周長約100米。現(xiàn)墓前有神道碑一座,石馬及馬官、石羊、石虎、武將各一對,享殿柱礎(chǔ)若干。碑殘高4米,寬1.09米,厚0.3米。1996年8月,此碑的復(fù)制品運抵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,陳列于國家歷史中心展覽廳,與其他歷任蘇丹國王的墓碑并列向社會展出。?

靜海寺遺跡

【靜海寺遺跡】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挹江門外熱河路朝月樓。明永樂九年(1411),為表彰鄭和下西洋之功,同時供奉鄭和帶回的佛牙、玉石、藥草等珍品,敕建"靜海寺"。其規(guī)模宏大,有大雄寶殿、天王殿、正佛殿等建筑,占地2萬多平方米。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--中英《南京條約》即在此議定,后在英艦"康華麗"號上簽訂。寺內(nèi)建筑在1937年日軍侵占南京期間遭戰(zhàn)火,只剩少量僧舍。1990年修復(fù)了主廳、主房、廂房等建筑,并建《南京條約》史料陳列館。1997年為慶賀香港回歸再次擴建對外開放,并將寺旁原天妃宮內(nèi)留存的永樂十四年(1416)御制的天妃宮碑移入寺內(nèi)保護。天妃宮碑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,通高5.9米、寬1.5米、厚0.52米,是國內(nèi)僅存3塊記載鄭和下西洋的碑刻之一。?

大報恩寺碑

【大報恩寺碑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中華門外寶塔根北山門。大報恩寺于明永樂年間(1403~1424)建成,規(guī)模宏大,建筑精美,主要建筑有金剛殿、碑亭、大雄寶殿、 琉璃塔等。琉璃塔宏偉壯觀,豪華精美。寺、塔均毀于清咸豐年間(1851~1861)。1989年,南京市博物館根據(jù)出土的琉璃拱門構(gòu)件,復(fù)原了一座拱門券,外徑高3.55米,內(nèi)徑寬2.18米?,F(xiàn)寺遺跡上留存有一通石碑,通高8.55米,額"□□大報恩寺志"。另存龜趺一個。

南京有名的旅游地的資料

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,坐落在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,東毗中山陵,南臨梅花山,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,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。獨龍阜北依鐘山主峰,阜高150米,林壑幽深,紫氣蒸騰,云靄山色,變幻無窮,自古就有“發(fā)地多奇嶺,千云非一狀”的說法。山南是開闊的平原和幽渺的前湖,陽光融融,和風(fēng)習(xí)習(xí),生機勃勃。依山傍水,坐北朝南,的確堪稱是風(fēng)水寶地。

明孝陵修建工程從洪武十四年動工,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體工程,到永樂十一年整個陵園建筑才告結(jié)束,前后歷時32年,動用10萬軍工。其總體布局分兩部分:一是導(dǎo)引建筑的神道, 二是陵寢主體建筑。 由衛(wèi)崗的下馬坊至文武方門的神道長大2400米。沿神道依次有:下馬坊、禁約碑、大金門、神功圣德碑碑亭、御橋、石像路、石望柱、武將、文臣、欞星門。過欞星門折向東北,便進入陵園的主體部分。這條正對獨龍阜的南北軸線上依次有:金水橋、文武方門、孝陵門、孝陵殿、內(nèi)紅門、方城明樓、寶頂?shù)冉ㄖ?

明孝陵地面木結(jié)構(gòu)建筑大多毀于1853年清軍與太平軍之戰(zhàn),現(xiàn)僅存下馬坊、禁約碑、內(nèi)紅門、碑亭中壁、石像路、方城明樓下部等磚石建筑。明孝陵布局宏雄,規(guī)制嚴謹,陵神道開了彎而且長的先例并影響了明清兩代。陵園縱深2.62公里, 當(dāng)年圍繞的紅墻周長22.5公里。

1999年3月,考古人員發(fā)布一個驚世的發(fā)現(xiàn):明孝陵布局呈“北斗星”圖。

孝陵的神道以彎曲幽長有別于歷代帝王的寬闊直接,一直使人們百思不得其解,并由此附會出很多傳說。這一新發(fā)現(xiàn)解釋了這一離奇現(xiàn)象: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宮、天象、星宿圖的情況,意在“天人合一”、“魂歸北斗”的效果,而朱元璋尤其對天象崇仰,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設(shè)計成北斗七星的形狀,“勺頭”為繞梅花山而環(huán)行的導(dǎo)引神道部分,“勺柄”為正北方向直線排列的陵寢建筑部分,“勺頭”、“勺柄”上的“七星”依次為四方城、神道望柱、欞星門、金水橋、文武坊門、享殿、寶城。從平面圖上看,孝陵的“七星”排列走向與南北朝、遼代、唐代所繪制的“北斗七星” 圖是相同的。

考古人員還發(fā)現(xiàn),孝陵的地下玄宮也呈勺子狀,而且朱元璋的安葬地確切在明孝陵,而非民間傳說中的其它地方。

這一說法遭到有關(guān)人士的質(zhì)疑,其直接證據(jù)是彎曲的神道是明成祖朱棣所建,而非其父朱元璋親為,“北斗七星”一說是巧合。

還有學(xué)者提出朱元璋葬在明孝陵和靈谷寺中間。一時間眾說紛紜,難有定論。

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(南京人化石地點)

【湯山葫蘆洞古人類化石地點(南京人化石地點)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東約30公里處江寧縣湯山鎮(zhèn)雷公山葫蘆洞。1993年江寧縣在對雷公山溶洞進行旅游開發(fā)挖掘時,于洞中發(fā)現(xiàn)猿人頭骨化石2具、牙齒化石1枚和一些動物化石。南京市博物館與北京大學(xué)考古系合作進行了科學(xué)發(fā)掘。研究與鑒定結(jié)果表明,南京人生活的地質(zhì)時代為中更新世中期,距今35萬年左右,在體質(zhì)發(fā)展階段上應(yīng)屬于人類演化的直立人階段。南京人在我國古人類演化序列中的位置,應(yīng)在北京人時期偏晚的階段,而早于安徽和縣人。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國古人類及舊石器時代考古領(lǐng)域的重要發(fā)現(xiàn),具有重大意義。?

石頭城遺址

【石頭城遺址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號。面積19公頃。公元前333年,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,筑城石頭山。東漢建安十七年(212),孫權(quán)改 秣陵為建業(yè),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上修筑石頭城,內(nèi)設(shè)石頭倉、石頭庫,以存儲軍械、糧食等物資。石頭城南建烽火臺,為軍事重鎮(zhèn)。東晉義熙年間,以磚筑城,建"入漢樓",仍為軍事重鎮(zhèn)。唐末再修石頭城,依山筑城,因江為池,形勢險要,古有"石城虎踞"之稱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)筑南京古城將其圍在城內(nèi),今城垣尚存,烽火臺、征虜亭遺跡尚可尋。1992年在遺址上建石頭城小公園對外開放。?

朝天宮

【朝天宮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建業(yè)路西端冶山。占地面積3.5萬平方米。坐北向南,依山而建。此地為春秋時吳國冶城故址,東晉太元十五年(390)孝武帝建冶城寺,南朝劉宋創(chuàng)置"總明觀"。此后歷代興替。明洪武年間重修并更名朝天宮。凡有重大朝會和祭祀,文武官員都在這里學(xué)習(xí)禮儀。清同治五年(1866)重建,改為文廟,并附府學(xué)于東側(cè)。主要建筑有:萬仞宮墻、欞星門、戟門、大成殿、先賢殿以及后山的敬一亭、飛云閣、飛霞閣、御碑亭等。朝天宮的建筑規(guī)模宏大,氣勢雄偉,是我國江南現(xiàn)存一組較大的明代建筑?,F(xiàn)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。?

保圣寺塔

【保圣寺塔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南110公里處高淳縣雙塔鄉(xiāng)。塔園占地面積4700余平方米。始建于三國東吳赤烏二年(239)。唐貞元十七年(801)建保圣寺,規(guī)模較大,有山門、大殿、保圣塔、觀音堂等建筑,寺院早已毀圮?,F(xiàn)存塔為宋紹興四年(1134)重建。塔四面七級,俗稱"四方寶塔",為磚身木檐樓閣式,通高31.5米。塔身無座,底層圍有外廊,每層均腰繞外檐及平座,底層和七層四面辟門,其余均相對開門,門位各層上下相閃。因塔身逐層遞收,加上腰檐平緩,剎尖高聳,使古塔形狀挺拔而纖秀。雖經(jīng)明、清兩代多次修整,現(xiàn)大部分構(gòu)件仍為宋代遺物。?

南朝陵墓石刻

【南朝陵墓石刻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南京市現(xiàn)存南朝陵墓石刻共有19處43件,分布于寧棲公路兩側(cè)和江寧縣東南部的田野之中。陵墓年代最早始于劉宋永初三年(422)。帝陵3處,王侯墓9處,失考墓7處。墓前有神道、石柱、石碑、石獸,石獸分天祿、麒麟、辟邪三種。其形高大,昂首挺胸,口張舌吐,兩側(cè)刻有雙翼,四足前后交錯,似縱步若飛,儼然威鎮(zhèn)百獸之神態(tài)。宋武帝劉裕寧陵前石獸東天祿、西麒麟,現(xiàn)保存完好。兩石刻相距24米,高3米,身長3米,寬1.2米。石獸環(huán)目張口,舌尖上翹,額毛垂胸,兩翼刻鱗翅紋,遍體鬃毛如鉤,刀筆精湛、嫻熟,別具風(fēng)格。神道石柱首推蕭景墓前石刻,現(xiàn)存有石辟邪、石柱各一。柱通高6.5米,柱頭上有盤形頂蓋,蓋上雄踞一只昂首小辟邪,形象生動。柱身圓形,上部有柱額,刻有反書隸體"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忠侯蕭公神道",柱體刻瓜棱紋20道。此柱是南朝石刻藝術(shù)的重要作品。蕭墓碑有額、身、龜趺三部分,通高5.61米、寬1.6米、厚0.32米。額刻"梁故侍中司徒驃騎將軍始興忠武王之碑"。正文楷書,2800余字,雖稍風(fēng)化,但大多尚可辨讀,文由著名書法家貝義淵書?,F(xiàn)已建亭保護。南朝陵墓石刻在中國石雕藝術(shù)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,它上承秦漢,下啟隋唐,而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(shù)遙相媲美。?

明征君碑

【明征君碑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東北20公里處棲霞寺山門外側(cè)。明僧紹,字承烈,山東人。劉宋時歷任征直郎、參軍、正員外郎等,人皆稱其為"征君"。南齊時隱居,后舍宅為寺,稱棲霞寺。碑為唐上元三年(676)所立,全名"攝山棲霞寺明征君之碑"。文是高宗李治所撰,唐代著名書法家高正臣書,? ??知敬篆額。碑背面刻有高宗親筆"棲霞"2字,筆勢雄健,神采奕奕。碑文通篇四六韻文,后用10首銘詞結(jié)束。碑高2.74米,寬1.31米,厚0.26米。經(jīng)地質(zhì)專家確認,碑材采自棲霞山,是棲霞組灰?guī)r石,又系動物化石。碑表面梅花狀斑紋均是2.8億年前生長于淺海中的動物海百合莖化石與中國孔珊瑚化石,有22000多個。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區(qū)保存最好、最大的唐碑,作為化石標本也是全國罕見。?

千佛崖

【千佛崖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在南京城東北棲霞山山崖之上。是江蘇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。南齊永明年間明僧紹之子在崖上首鐫造無量壽佛和兩側(cè)的觀音、大勢兩菩薩,其窟稱"無量殿"。此后至明代,各朝代均有增添。現(xiàn)存大小佛龕294個,大小佛像515尊,俗稱"千佛崖"。龕平面多作馬蹄形,單室。造像組合三壁一佛、三壁三佛、單鋪七身、五身、三身不等。題材多以阿彌陀佛、彌勒佛、千佛為主,還有釋迦多寶、七佛等。1924年,寺僧以水泥涂附施彩,已失原貌。"文化大革命"期間又遭洗劫,保存完整者寥寥無幾。最近個別佛像水泥剝落,可見石質(zhì)部分仍保存較好,服飾衣紋清晰。其造像的雕刻風(fēng)格圓潤細致,秀美典雅,與北朝的云岡、龍門石窟遙相輝映,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(shù)的珍品。?

南唐二陵

【南唐二陵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,是南唐皇帝烈祖李?、中主李?的陵墓。兩墓依山而建,相距100米,規(guī)模宏大,均有前、中、后三主室和側(cè)室10間。主室均為仿木屋結(jié)構(gòu),梁柱、斗拱,涂紅施彩。李?的欽陵富麗雄偉,墓底周長63.8米,高5米多。前、中兩室以磚砌建,涂朱繪彩。后室石門楣上大型浮雕"雙龍戲火珠",昂首吐氣,張牙舞爪,大有凌空欲飛之勢。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、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,相貌威嚴,神態(tài)逼真,令人望而生畏。原像均敷金涂彩。后室頂部有《天文圖》彩繪日月星辰,地面上巨石板上刻有蜿蜒曲折的江河。李?墓的形制與李?墓大致相同,規(guī)模略小,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、裝飾和繪畫藝術(shù)已失去南唐初期富麗雄偉之氣勢。·兩墓出土文物以玉哀冊和陶俑最為珍貴。?

棲霞寺舍利塔

【棲霞寺舍利塔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北20公里處棲霞寺藏經(jīng)樓東側(cè),北依千佛崖。占地面積120平方米。隋文帝得舍利分給83個州建塔收藏,蔣州(南京)得其一,隋仁壽元年(601)建塔于棲霞山下。初為木塔,南唐改用白石壘筑、雕刻而成。塔五級八面,高約18米。塔基下部雕有海水、龍鳳、魚、鱉及海石榴等圖案,上部基壇的角柱有浮雕力士和立龍。束腰八面有隔框浮雕釋迦牟尼成道八相圖。仰蓮彌座之上為塔身。第一層較高,每角有倚柱,上刻"經(jīng)咒之文",正面開門,其余各面鐫四天王像和文殊、普賢兩菩薩像。飛檐下橫楣上還雕有"飛天"、"樂天"、"供奉人"等像。二層以上每層各 婢?逃辛礁魴?龕,內(nèi)有一尊佛像。舍利塔造型典雅秀美,雕刻細膩精湛,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表現(xiàn)手法較隋唐更趨嫻熟,堪稱唐宋之際江南石刻藝術(shù)的杰作。?

夫子廟遺跡

【夫子廟遺跡】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秦淮河畔貢院西街。宋仁宗景?元年(1034),建文宣王廟,俗稱夫子廟,為建康府學(xué)。宋乾道四年(1168)在夫子廟東側(cè)建鄉(xiāng)試場所貢院。兩處歷代均有修整、擴建。貢院至清同治年間擴建后,考棚號舍有2萬余間,居全國各省之冠。明清期間夫子廟地區(qū)為文人墨客聚集地,故商業(yè)十分繁榮。現(xiàn)存夫子廟主體建筑大部分為1984年逐步修復(fù)的,只有100米長的照壁為明代遺物,且為全 國保存最大的照壁。泮池邊的石欄、大殿后的明倫堂、貢院的明遠樓為清代建筑。貢院內(nèi)保存的明、清時期碑刻22通,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?

王德墓

【王德墓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北郊燕子磯下廟村伏家橋。王德,字子華,甘肅人,南宋抗金名將,高宗紹興二十五年(1155)卒于建康(今南京)。墓前現(xiàn)存石碑、石虎、石羊各1尊,石馬2尊。碑高約4米,寬1.26米,厚0.28米。額浮雕盤龍,下襯云紋,楷書"宋故贈檢校少保王公神道碑"。碑文為傅靂撰書,楷體,55行,滿行98字,部分剝蝕,主要記載了王德的生平事跡。石獸形象生動,有立、有跪,雕鑿精致,是宋代石刻珍品。?

定林寺塔

【定林寺塔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城南約15公里處江寧縣方山北麓。占地面積10平方米。定林寺與塔同建于南宋孝宗乾道九年(1173)?,F(xiàn)寺已毀塔猶存。塔于明、清時期曾大修過。塔為八面七級仿木結(jié)構(gòu)樓閣式磚塔,塔頂已殘,現(xiàn)高約12米。塔身各面均用磚砌成仿木結(jié)構(gòu)的柱坊、斗拱、門框與佛龕,二層以上每層圍有疊澀磚出跳的腰檐、平座,檐角以石做角梁。塔現(xiàn)向北傾斜,其原因初探為塔基坐落于火山噴巖之上,由于巖石緩慢密集運動導(dǎo)致?,F(xiàn)塔基已處于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?

靈谷寺無梁殿

【靈谷寺無梁殿】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南京市區(qū)鐘山東側(cè)南麓。占地面積2036平方米。靈谷寺原稱蔣山寺,明代因建孝陵遷此處,并賜名靈谷寺,是明代南京三大叢林之一。寺毀于清咸豐年間,僅存一殿。原名無量殿,因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;又因建殿時不用寸木,不設(shè)梁柱,俗稱"無梁殿"。殿為重檐歇山頂,高22米,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由3個拱券組成,中券最大,跨徑11.25米,墻體渾厚,結(jié)構(gòu)堅固。1928年,國民政府以無梁殿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祭殿,名曰"正氣堂"。無梁殿內(nèi)四周墻壁上嵌有"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題名碑"110塊,銘刻了33224位陣亡將士姓名。

歷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歷史遺跡

有:南唐二陵 、明孝陵、六合文廟、夫子廟、雞鳴寺等。

1、南唐二陵

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寧區(qū)祖堂山南麓,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欽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鐘氏的順陵,是五代十國時期規(guī)模最大的帝王陵墓。于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組織發(fā)掘,1988年,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南唐二陵相距約100米,均依山為陵,岡阜環(huán)抱,形勢甚佳。由南唐江文尉和韓熙載設(shè)計。東為欽陵,西為順陵,二陵均為磚結(jié)構(gòu)多室墓,早年多次遭到盜掘,但陵墓建筑完整。

前者刻字填金,標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,后者有數(shù)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、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,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。

南唐二陵發(fā)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,其中玉哀冊、陶俑等尤為珍貴。玉哀冊記錄了封建帝后的祭文,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據(jù)。為研究五代十國時期的帝王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。

2、明孝陵

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(qū)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,東毗中山陵,南臨梅花山,位于鐘山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內(nèi),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。因皇后馬氏謚號“孝慈高皇后”,又因奉行孝治天下,故名“孝陵”。其占地面積達170余萬平方米,是中國規(guī)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。

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至明永樂三年(1405年)建成,先后調(diào)用軍工10萬,歷時達25年。承唐宋帝陵“依山為陵”舊制,又創(chuàng)方墳為圜丘新制。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(tǒng)一,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,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建筑藝術(shù)文化與環(huán)境美學(xué)相結(jié)合的優(yōu)秀典范。

3、六合文廟

六合文廟位于南京市六合區(qū),又名學(xué)宮,始建于唐咸通年間,規(guī)模居中國第五。文廟主體建筑為大成殿。

另外還有奎星亭、照壁、泮池、靈欞門、戟門、東西廡、崇圣堂、明倫堂等古建筑,總面積為8000平方米,是江北地區(qū)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。以文廟為首的萬壽宮、清真寺等古建筑群,古韻深厚,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積淀。

4、夫子廟

南京夫子廟位于南京市秦淮區(qū)秦淮河北岸貢院街、江南貢院以西,即南京孔廟、南京文廟、文宣王廟,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,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(xué)府,也是中國四大文廟。

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、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,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,同時也是居?xùn)|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,現(xiàn)為夫子廟秦淮風(fēng)光帶重要組成部分。

夫子廟是一組規(guī)模宏大的古建筑群,主要由孔廟、學(xué)宮、貢院三大建筑群組成,占地極大。有照壁、泮池、牌坊、聚星亭、魁星閣、欞星門、大成殿、明德堂、尊經(jīng)閣等建筑。

夫子廟被譽為秦淮名勝而成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觀區(qū),是中國最大的傳統(tǒng)古街市,與上海城隍廟、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為中國四大鬧市。

夫子廟始建于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(337年),宋景祐元年(1034年)改建為孔廟,在六朝至明清時期,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。

故有“六朝金粉”之說。范蠡、周瑜、王導(dǎo)、謝安、李白、杜牧、吳敬梓等數(shù)百位著名的軍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學(xué)家有這里創(chuàng)造了不朽的業(yè)績,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。

5、雞鳴寺

雞鳴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(qū)雞籠山東麓山阜上,又稱古雞鳴寺,始建于西晉,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,自古有“南朝第一寺”,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之首寺的美譽,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。

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,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后苑之地,300年(西晉永康元年)在此倚山造室,始創(chuàng)道場。東晉以后,此處被辟為廷尉署,至527年? ?南朝梁普通八年)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,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。

1387年(明朝洪武二十年)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舊屋,擴大規(guī)模,重建寺院。朱元璋題額為“雞鳴寺”。后經(jīng)明宣德、成化、弘治年間擴建,院落規(guī)模宏大,占地達百余畝。后來古寺毀于咸豐戰(zhàn)火,雖同治年間重修,規(guī)模已大大縮小,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。

1958年改為尼眾道場。1983年起,在原住持宗誠法師的帶領(lǐng)下,依明清時規(guī)模形制,雞鳴寺逐步恢復(fù)并對外開放,成為南京一重要寺院。1992年,《新白娘子傳奇》劇組因當(dāng)時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,來到南京古雞鳴寺借用藥師佛塔來拍雷峰塔相關(guān)劇目。
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雞鳴寺
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夫子廟
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六合文廟
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明孝陵
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南唐二陵

南京有哪些名勝古跡

南京是六朝古都,是歷朝人文薈萃之地,沉淀了無數(shù)歷史古跡,包括南京故宮、九龍橋、鼓樓、江寧織造府、六朝陵墓、明孝陵、雞鳴寺、雨花臺、南京大屠殺紀念館、王安石故居等莫屬等等,數(shù)量空前絕后的!

南京故宮

又稱“明故宮”,“南京紫禁城”,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,即1366年,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,被稱為“世界第一宮殿”。位于南京城的東部,以皇城與宮城為主體,以一系列建筑旨在突破皇權(quán)“神圣”為內(nèi)容,以全國最高中央行署機構(gòu)為大明王朝核心區(qū)域(只有“三法司”在太平門外),是明初南京城的核心所在。

九龍橋

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(qū)東水關(guān)東側(cè),隸屬花果山的主景之一,位于群山環(huán)抱幽谷之中,有九條大澗在這里匯合,然后奔流向山下的大海。九龍橋形態(tài)優(yōu)美,設(shè)計精巧,結(jié)構(gòu)堅固,很多游客都會在這里駐足觀景,流連忘返。在這里不僅能觀賞到優(yōu)美的景色,還可以感受到這座歷史悠久的古橋獨有的歷史文化。

3.鼓樓

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五年(公元1382年),在民國十二年(公元1923年)以鼓樓為主體建立了鼓樓公園。鼓樓公園是一座集自然、淳樸、優(yōu)美為一體的公園,這里有龍鳳亭、八角亭、戒碑等著名旅游風(fēng)景點。

4.江寧織造府

位于如今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宮地區(qū),這里可以說是康熙皇帝在南京的“行宮”,之所以這么說,是因為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,有五次都住在了這里。不僅如此,這里還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《紅樓夢》的作者曹雪芹出生地,因此,如今的江寧織造府內(nèi)設(shè)有曹雪芹誕生處、曹雪芹故居陳列館和現(xiàn)場織造南京云錦博物館等景點。

5.六朝陵墓

指的是六朝時期在建康建造的眾多帝王陵墓和貴族陵墓。它分布在今天的南京、丹陽和江寧一帶。據(jù)史冊記載,這些陵墓屬于帝后王侯的共計71處,至今被發(fā)現(xiàn)的有跡可考的共計31處。其中有宋武帝劉裕的初寧陵、齊宣帝蕭承之的永安陵、齊高帝蕭道成的泰安陵、齊景帝肖道生的修安陵、齊武帝蕭賾的景安陵、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、梁文帝蕭順之的建陵、梁武帝蕭衍的修陵、梁簡文帝蕭綱的莊陵、陳武帝陳霸先的萬安陵、陳文帝陳蒨的永寧陵以及梁代宗室王侯蕭宏、蕭秀、蕭恢、蕭景、蕭正玄等人的墓葬。

5.明孝陵

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,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,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,中國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。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,至明永樂十一年建成,整個孝陵修建歷時30多年,其規(guī)模宏大,建筑雄偉,同時也代表明朝建筑藝術(shù)和石刻藝術(shù)的最高水平,而且直接影響到此后五百年的帝王陵墓建制。后來的帝王陵墓均按照明孝陵的模式建造,因此明孝陵又被稱為“明清第一陵”。

6.雞鳴寺

又稱古雞鳴寺,位于南京市玄武區(qū)雞籠山東麓山阜上,始建于西晉,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,自古有“南朝第一寺”“南朝四百八十寺”之首寺的美譽,是南朝時期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。寺內(nèi)有大雄寶殿、觀音樓、韋馱殿、志公墓、藏經(jīng)樓、念佛堂和藥師佛塔等主要建筑。這里不僅有這些古建筑,相傳“畫龍點睛”這個成語也出自這里。

7.雨花臺

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托,以紅色旅游為主體,融自然風(fēng)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。這里有江南第二泉、烈士紀念碑廊、忠魂亭等著名旅游景點。此外,雨花臺還盛產(chǎn)雨花石,在古時還被稱為“聚寶山”“瑪瑙崗”。

8.南京大屠殺紀念館

被稱為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? ?遇難同胞紀念館”。它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讓人們記住當(dāng)年日軍攻占南京之后所制造的南京大屠殺事件而建造的。它建造于南京市江東門814號,這里是日軍進行大屠殺的遺址之一。為了悼念死者,南京人民政府在1985年建成了這座紀念館。

南京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,歷史悠久,文化遺存眾多,文化積淀深厚,1982年被國務(wù)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。境內(nèi)文物古跡眾多。越城、金陵邑遺址、六朝陵墓石刻、南唐二陵、明代城墻等大批歷史遺跡,顯示出強烈的古都特色。

“新金陵48景”名單:

中山陵 、明孝陵和梅花山 、紫金山天文臺、雨花臺、玄武湖 、南京長江大橋 、夫子廟及秦淮風(fēng)光帶、棲霞山 、閱江樓、總統(tǒng)府、莫愁湖 、中華門甕城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、靈谷寺、靜海寺和天妃宮、珍珠泉、石頭城和清涼山、云錦博物館 、陽山碑材 、甘家巷南朝石刻 、鼓樓和大鐘亭、臺城、九華山、雞鳴寺 、燕子磯、湯山溫泉、湯山古猿人洞、胭脂河及天生橋、固城湖及高淳老街 、牛首山、中山植物園、南唐二陵、瞻園 、明故宮遺址 、朝天宮、梅園新村紀念館、甘氏故居 、江心洲 、方山斜塔、石鼓路天主教堂、南京大學(xué)北大樓 、頤和路民國公館區(qū)、龍江寶船廠遺址、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、桂子山石柱林 、渤泥國王墓、金陵刻經(jīng)處、南京博物院、凈覺寺、傅家邊現(xiàn)代農(nóng)業(yè)生態(tài)園。

Hash:edf47a77e8c170500ccb53ff3eccf84120acac61

聲明: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(nèi)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