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亚洲日本视频,一级片一级毛片,91av在线导航,伊人久爱,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,特级淫片大乳女子高清视频,真实国产乱弄免费视频

1278年南宋朝廷行軍路綫考論

“”

ID:zhaoshizongqin

?;丶铱纯?/p>

投稿

編輯 | 趙英雄

關(guān)于南宋末二帝行朝之史實,陸秀夫記錄甚悉,崖門海戰(zhàn)時,書交禮部侍郎鄧光薦。元大德初,光薦卒,其書存亡無所知,故海上之事,世莫得其詳。

對于1278年(景炎三年、祥興元年、至元十五年)陳宜中、陸秀夫、張世杰等護衛(wèi)南宋末二帝的行軍路線,存在不同的說法。有些志書、文章說,宋軍只在珠江口一帶活動。還有人說,“趙昰死在珠江口的碙(硇)州”① 。這和筆者的印象與記憶不一樣。

帶著這個疑問,筆者反復(fù)翻閱了有關(guān)的正史和志書,實地考察了新會崖山、陽江海陵島湛江硇洲島,以及香港九龍陸豐甲子門、汕頭南澳島等地的南宋史跡,經(jīng)過細心整理、推敲、分析和研究,草擬此文,力求系統(tǒng)地如實地描述當(dāng)年宋軍的行動路線。給讀者提供一個全面、客觀、正確認識這段歷史的基本資料。

1278年宋廷行軍路線分前后兩段:前半段的主導(dǎo)權(quán)為陳宜中操控,目的地是占城。后半段的主導(dǎo)權(quán)為張世杰、陸秀夫操控,最終目的地是是新會的崖山。

碙洲的語義:碙洲與碙州不要魚目混珠。洲與州語義不同,前者為陸洲、沙洲地名用詞,后者是行政州用詞及其州治地名用詞。

碙洲的地理位置:碙洲既不是今天叫新會的岡州,也不可能是香港的大嶼山(大奚山)。大量史料證據(jù)表明,碙洲是化州吳川的硇洲島,即今之湛江市東海區(qū)硇洲島。

一.史籍摘錄(略,見附件一)

筆者從《宋史》、《續(xù)資治通鑒》、《趙氏族譜》、《崖山志》、《新會縣志》、《吳川縣志》等史志文獻中,較完整地摘錄了有關(guān)南宋末二帝1278年于兩廣沿海行軍路線的資料,列于附件一。

二、1278年史志對宋軍在化、雷一帶行軍的描述

景炎三年、祥興元年(1278年),史志資料對南宋行朝軍隊在廣西化州、雷州沿海一帶的活動,有一些具體的描述,現(xiàn)引錄并分析如下:

1、“景炎三年春,帝次于化之碙(硇)洲。” ②“十五年正月,張世杰遣兵攻雷州,不克”③。《崖山志》和《宋史》中寫得很清楚,1278年春,南宋行朝已兵至化、雷一帶。不在廣東,而在廣西。(南宋時化、雷、高、廉、欽、瓊六州均屬廣西。)上為張世杰一攻雷州。

2、“三月……昰欲往居占城,不果,遂駐碙洲,遣兵取雷州。曾淵子自雷州來,以為參知政事、廣西宣諭使” ③。“三月乙巳(廿二),廣南西道宣慰司招降雷、化、高三州。宋都統(tǒng)凌震及轉(zhuǎn)運判官王道夫復(fù)廣州。宋主遷駐碙洲,曾淵子至自雷州,以為參知政事、廣西宣諭使。時淵子起兵據(jù)雷州,元帥府諭降,不聽,進兵攻之。淵子奔至碙洲,遂有是命。”④曾淵子1276年于臨安曾任樞密副使,后免官赴廣西;三年春,聽說朝廷兵至,起兵據(jù)雷州,因元兵大軍攻打,不敵而奔硇洲;后升觀文殿大學(xué)士,充端宗山陵使,在崖山為端宗督造陵寢。上為張世杰二攻雷州。

3、(五月)“時碙洲糧少,乃遣人征糧于瓊州,海道灘水淺急,艱于轉(zhuǎn)運,別取道杏磊浦以進,雷州總管蒙古特以兵邀擊之。” ④可見硇洲與瓊州之距離不很遠。證明史書上說的碙洲是吳川硇洲而非東莞大奚山或珠江口的碙州。如果南宋行朝是駐軍于香港或珠江口一帶,不可能到海南島遠道征糧。

4、“五月癸未朔,改元祥興。乙酉(初三),升碙洲為翔龍縣。遣張應(yīng)科、王用取雷州,應(yīng)科三戰(zhàn)皆不利,用因降”③?!八吻矎垜?yīng)科、王用將兵取雷州,應(yīng)科三戰(zhàn)不利,用遂降”④?!拔逶鲁跻唬涡l(wèi)王趙昺即帝位于硇洲,改元祥興,升硇洲為翔龍縣,隸屬化州?!雹輩谴兄奚秊橄椠埧h,隸屬化州,合情合理。人為隉造出來的位于“珠江口的碙(硇)州”或東莞大奚山碙(硇)州不合情理,此州非彼洲。碙(硇)州更不可能是岡州,岡州只會降為翔龍縣,哪來州升縣的規(guī)約呢?可見所謂“珠江口的碙(硇)州”乃無稽之談。上為張世杰三攻雷州。

5、“六月丁巳(初五),張應(yīng)科再戰(zhàn)雷州,遂死之” ③?!傲露∷?,宋張應(yīng)科收兵復(fù)戰(zhàn),敗死。張世杰悉眾圍城,城中絕糧,士食草,史格漕欽、廉、高、化諸州糧以給之。世杰引還?!?④上張世杰四攻雷州。資料所述戰(zhàn)事,表明宋軍駐地與廣西雷、化、高、廉、欽、瓊諸州的關(guān)系,它說明宋軍大本營硇洲應(yīng)在廣西化州而非廣東珠江口。

6、(六月)“己未(初七),昺徙居崖山,升廣州為翔龍府” ③?!凹何?初七),宋主遷駐新會之厓山。時諸軍泊雷、化犬牙處,而厓山在新會縣南八十里大海中,與石山對立如兩扉,故有鎮(zhèn)戍,張世杰以為天險可守?!?④這條史料告知我們?nèi)c:第一,當(dāng)時宋軍駐札在雷、化犬牙之處的硇洲;第二,六月初七,宋廷從廣西吳川硇洲遷往廣東新會崖山;第三,宋廷升廣州為翔龍府。由上可知,1278年的上半年,南宋行朝基本上是在廣西沿海一帶活動。其中三月至六月,在吳川硇洲建造行宮,作為大本營。

三.湛江硇洲島南宋史跡

今天的湛江市東海區(qū)硇洲島(兩個鎮(zhèn):硇洲、淡水),就是當(dāng)年的吳川碙(硇)洲島。

硇洲島今天仍有不少南宋史跡:宋皇城、宋皇井、宋皇亭、宋皇碑、宋皇村、赤馬村、翔龍書院、南下誓師紀念碑。在西園、黃屋、那林、北港王安四村分別為文天祥、陸秀夫、張世杰、羅文通四人建平天、調(diào)但等祠廟,紀念和表彰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。

1、南下誓師紀念碑。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十二月末,端宗、陳宜中、張世杰一行到達吳川硇洲島,在硇洲島東南面的海邊舉行了一次繼續(xù)南下的誓師大會,并豎立一座南下誓師紀念碑,今仍存遺碑(見附件二 圖一,圖二)。

2、宋皇城(行宮)。宋皇城遺址位于宋皇村旁,距淡水鎮(zhèn)3.5公里。此城寬約 180米,縱深約120米,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,這里曾經(jīng)是南宋末二帝端宗趙昰、懷宗趙昺和楊太后的行宮。宋皇城毀于元末??茺湼V?。今仍存城墻遺址二段:一段為北面橫向,殘長10米,殘寬2.5米,殘高0.9米,均用不規(guī)則的青石筑壘,中間填土。

3、宋皇村。宋皇村位于宋皇城旁邊,今屬硇洲鎮(zhèn)宋皇管區(qū)。村民為了紀念南宋皇帝曾經(jīng)駐蹕于此,遂將村莊命名為宋皇村。

4、赤馬村。赤馬村位于宋皇城附近,今屬硇洲鎮(zhèn)宋皇管區(qū)。因當(dāng)年宋帝的一匹赤棕色的座騎被圈養(yǎng)在這個村莊,村民為紀念這一史實,遂將村莊命名為赤馬村。

5、宋皇井。宋皇井位于宋皇城南側(cè),旁有一棵大榕樹,井為八角型,井深不到2米,井水甘美清澈,出水量不減當(dāng)年。(見附件三 圖三,圖四,圖五)

傳說,南宋大軍初到硇洲島時,兵馬找不到飲水,干渴難熬,境況窘迫。正在無計可施之時,宋皇的坐騎忽然在不遠處仰天長嘶,人們不約而同地望過去,只見此馬用蹄子不仃地刨土,不久便扒出一個小坑。這時竟有一股清泉從坑中涌流出來,于是,宋軍便在此處建了一座八角型的水井。后人稱之為宋皇井、八角井馬蹄井。

6、宋皇亭。宋皇亭是明清時期為紀念宋皇城史跡而建造的,屬于紀念性建筑。該亭于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毀,但遺跡尚存。

7、翔龍書院。1278年五月,宋帝昺即位,升硇洲為翔龍縣,陸丞相給皇帝造了一間“御書院”。明清時期不斷擴建,取名為翔龍書院。翔龍書院為封建王朝培養(yǎng)了不少文人學(xué)士,在高、雷一帶頗負盛名,翔龍書院的石匾至今仍保存在硇洲鎮(zhèn)文化站。此匾乃清代狀元、吳川學(xué)子林召棠親筆題書。

8、宋皇碑。宋皇碑位于宋皇井右上方附近的坡地上,由于經(jīng)受數(shù)百年風(fēng)雨侵蝕,碑文字跡已模糊不清,無法辨認了(見附件四 圖六)。另說,此碑是記載明朝萬歷年間重修翔龍書院實況和歷史淵源的一塊石碑(碑文內(nèi)容可參見《高州府志》)。

9、陸秀夫廟。在硇洲鎮(zhèn)北港管區(qū)黃屋村,有一座頗具規(guī)模的神廟“調(diào)蒙(讀粉)宮”。這是硇洲群眾為紀念南宋丞相陸秀夫所建的廟宇——陸秀夫廟。

陸秀夫廟屢破屢修,屢塌屢建。1986年,黃屋村群眾第三次集資重建了陸秀夫廟,這充分反映了硇洲人民對陸秀夫的無比崇敬和真心愛戴。走近陸秀夫廟,廟門口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(lián):

亙古忠貞昭宋史 于今澤德著硇洲

進入廟堂,又有一副歌頌陸秀夫赤膽忠心的對聯(lián):

節(jié)氣凌霜萬古長思大宋 丹心貫日千秋未滅孤忠

廟堂正中的陸秀夫塑象,神采奕奕,正氣凜然,令人肅然起敬。

另外,在西園村有文天祥廟,在那林村有張世杰廟,在北港王安村,有羅文通廟。硇洲人民以他們的特有方式,永遠悼念南宋的英烈!

四.尋回和復(fù)原當(dāng)年宋廷的行軍路線

景炎二年(1277)十一月末,端宗一行自東莞秀山往南退至香山沙涌,暫宮于馬南寶家。十二月壬申(十八),劉深追至,世杰拒退之。丙子(廿二),端宗至井澳(橫琴島),狂風(fēng)壞舟,幾溺死,遂成疾。丁丑(廿三),劉深追昰至七州洋(高欄列島一帶?),執(zhí)俞如珪以歸。陳宜中帶領(lǐng)宋軍沿海邊往南撤退,過新會、陽江、電白,約于十二月末或正月初到達吳川硇洲。

稍事休整,陳宜中決計南下赴占城,乃于硇洲島東南海邊召開南下誓師大會,并在海邊立了一座《南下誓師紀念碑》。

1278年景炎三年戊寅虎年正月,宋軍南下占城前,世杰佯攻一下雷州,以亂敵辨。接著,宜中、世杰奉端宗沿海邊繼續(xù)南行,次謝女峽(瓊州海峽),復(fù)入海,至七里洋(北部灣),欲往占城(交址國南、真臘國北,今北越、老撾之地),不果。

在七里洋,宋廷出現(xiàn)了戰(zhàn)略性分歧:陳宜中要把宋軍帶到占城,而“寧可死在國土,不愿生在外邦”的廣大熱血官兵拒絕南行。于是乎,陳宜中托名請救兵先往占城諭意;張世杰、陸秀夫于海上等了一段時間后,不見宜中回來,就領(lǐng)著大部隊回師返航。

三月乙巳(廿二),……張世杰遷端宗駐蹕吳川硇洲,建行宮。曾淵子自雷州至,授為參知政事、廣西宣諭使。

此前(二月左右),曾淵子聽說宋軍到來,起兵占據(jù)了雷州,后又被元兵攻陷,再打聽到端宗的駐地,轉(zhuǎn)至硇洲。(南宋時高、化、雷、廉、欽、瓊六州屬廣南西路)

得到曾淵子的情報,張世杰遣兵二攻雷州。端宗病情日重。

四月戊辰(十五),端宗殂于硇洲,年十一。庚午(十七),眾又立衛(wèi)王昺為帝,以陸秀夫為左丞相、端明殿大學(xué)士、樞密使,文天祥為右丞相,張世杰為太傅、樞密副使。

五月癸未朔,改元祥興。乙酉(初三),升硇洲為翔龍縣。

時硇洲糧少,乃遣人征糧于瓊州,海道灘水淺急,艱于轉(zhuǎn)運,別取道杏磊浦以進,元雷州總管蒙古特以兵邀擊之。

世杰遣張應(yīng)科、王用三攻雷州,應(yīng)科三戰(zhàn)皆不利,王用降元。

六月丁巳(初五),張應(yīng)科收兵四攻雷州,敗死。張世杰悉眾圍城,城中絕糧,士食草,元史格漕欽、廉、高、化諸州糧以給之。世杰引還。

南宋行朝駐蹕硇洲前后約四個月(三月下旬-六月上旬),另說六個月(1-6)。

己未(初七),帝昺徙居崖山(有資料說,初七離開硇洲,廿三到達崖山),升廣州為翔龍府。此時官民兵尚有二十余萬。世杰遣士卒入山伐木,筑軍房三千余間,行宮三十所,名其正殿曰“慈元殿”,楊太后與帝昺居之。造舟楫,制器械,行草市。秀夫正色立朝,尚書大學(xué)章句訓(xùn)導(dǎo)幼帝。時四處義士豪杰,舉義回應(yīng)崖山,大群數(shù)萬,小群數(shù)千,忠心衛(wèi)國,誓保宋室江山。本文轉(zhuǎn)載自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,作者趙英雄。

己巳(十七),有大星東南流墜海中,小星千余隨之,聲如雷,數(shù)刻乃已。

己卯(廿七),元遣都元帥張弘范、副帥李恒南下征崖山。

八月己巳(十八),詔加文天祥少保、信國公,張世杰越國公。壬申(廿一),以姚良臣為右丞相,夏士林參知政事,王德同知樞密院事。

端宗靈柩還殯于香山馬南寶家廟,以觀文殿大學(xué)士曾淵子充山陵使,于崖山建造陵寢。

九月壬午朔,(另說,閏十一月?),葬端宗于崖山壽星塘永福陵(今歿其址)。

行軍路線對比:

史書 井澳→謝女峽─→七里洋───(占城)──→吳川碙(硇)洲→厓山

正  橫琴→瓊州海峽→北部灣───(北越南部)→湛江硇洲──→崖山

誤  橫琴→香港九龍→澳門七洲洋─(石岐)──→珠江口碙州─→崖山

注釋:

①《宋末皇帝趙昰死在哪里?--讀新會志書引起的疑問》倫海濱;載于《新會文史資料選輯》第三十輯

②《崖山志》,明萬歷卅五年(1607年)新會黃淳纂

③《宋史·卷47·本紀47》

④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卷183、184》

⑤《吳川縣志·大事記》

參考文獻:

⑴《宋史·卷47·本紀47》

⑵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卷183、184》

⑶《崖山志》明萬歷卅五年黃淳纂

⑷《新會縣志》清康熙廿九年賈雒英纂

⑸《崖門水域宋元沉船的初步考察》陳智超《宋史研究論文集》1992年年會編刊

⑹《宋史》文天祥傳 陸秀夫傳 張世杰傳 劉鼎孫傳等

附件一:史籍摘錄

附件二:圖一 圖二 硇洲南宋史跡:南下誓師紀念碑

附件三:圖三 圖四 圖五 硇洲南宋史跡:宋皇井

附件四:圖六 硇洲南宋史跡:宋皇碑

附件五:附古人詩二首

附件一:史籍摘錄

(一)、《宋史·卷47·本紀47》

[補:十二月壬申(十八),“劉深襲井澳,世杰卻之?!毕葎俸筘摗

(1277年)“十二月丙子,昰至井澳,颶風(fēng)壞舟,幾溺死,遂成疾。旬余,諸兵士始稍稍來集,死者十四。丁丑,劉深追昰至七州洋,執(zhí)俞如珪以歸?!?/p>

(1278年)“十五年正月,大軍夷廣州城。張世杰遣兵攻雷州,不克?!?/p>

“三月,文天祥取惠州,廣州都統(tǒng)凌震、轉(zhuǎn)運判官王道夫取廣州。昰欲往居占城,不果,遂駐碙洲,遣兵取雷州。曾淵子自雷州來,以為參知政事、廣西宣諭使。”

“四月戊辰,昰殂于碙洲,其臣號之曰端宗。庚午,眾又立衛(wèi)王昺為主,以陸秀夫為左丞相?!?/p>

“五月癸未朔,改元祥興。乙酉,升碙洲為翔龍縣。遣張應(yīng)科、王用取雷州,應(yīng)科三戰(zhàn)皆不利,用因降?!?/p>

“六月丁巳,張應(yīng)科再戰(zhàn)雷州,遂死之。知高州李象祖降。己未,昺徙居崖山,升廣州為翔龍府。”己巳,有大星東南流墜海中,小星千余隨之,聲如雷,數(shù)刻乃已。己卯,都元帥張弘范、李恒征崖山。

(二)、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卷183、184》

(1277年)“十二月丙子,宋主至井澳,颶風(fēng)大作,舟敗,幾溺。宋主驚悸成疾。旬余,諸軍士稍集,死者過半。劉深攻井澳,宋主奔謝女峽,復(fù)入海。深追至七里洋,擊敗之,獲宋主之舅俞如珪。宋主欲往占城,不果?!?“時陳宜中入占城,日候其還朝,竟不至。”

“三月乙巳,廣南西道宣慰司招降雷、化、高三州。宋都統(tǒng)凌震及轉(zhuǎn)運判官王道夫復(fù)廣州。宋主遷駐碙洲,曾淵子至自雷州,以為參知政事、廣西宣諭使。時淵子起兵據(jù)雷州,元帥府諭降,不聽,進兵攻之。淵子奔至碙洲,遂有是命?!?/p>

“夏四月戊辰,宋主殂于碙(硇)州,年十一。群臣多欲散去,陸秀夫曰:“度宗皇帝一子尚在,將焉置之!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興者,今百官有司皆具,士卒數(shù)萬,天若未欲絕宋,此豈不可為國郡?”乃與眾共立衛(wèi)王昺,年八歲矣。上前主謚曰裕文昭武愍孝皇帝,廟號端宗”。 時陳宜中入占城,日候其還朝,竟不至。

“五月癸未朔,宋改元祥興。時碙洲糧少,乃遣人征糧于瓊州,海道灘水淺急,艱于轉(zhuǎn)運,別取道杏磊浦以進,雷州總管蒙古特以兵邀擊之?!?“宋升碙洲為翔龍縣”。

“宋遣張應(yīng)科、王用將兵取雷州,應(yīng)科三戰(zhàn)不利,用遂降?!?/p>

“六月丁巳,宋張應(yīng)科收兵復(fù)戰(zhàn),敗死。張世杰悉眾圍城,城中絕糧,士食草,史格漕欽、廉、高、化諸州糧以給之。世杰引還?!?/p>

“己未,宋主遷駐新會之厓山。時諸軍泊雷、化犬牙處,而厓山在新會縣南八十里大海中,與石山對立如兩扉,故有鎮(zhèn)戍,張世杰以為天險可守,乃遣人入山伐木,造行宮三十間,軍屋三千間。正殿曰慈元,楊太妃居之。升廣州為翔龍府。時官、民兵尚二十余萬,多居于舟,資糧取辦于廣右諸郡、海外四州,復(fù)刷人匠,造舟楫,制器械,至十月始罷。”。

八月己巳,宋加文天祥少保,封信國公,張世杰封越國公。壬申,宋以姚良臣為右丞相,夏士林參知政事,王德同知樞密院事。“九月壬午朔,宋葬前主于永福陵?!?/p>

(三)、譜志資料

1、三江趙錫年編《趙氏族譜》載:“世杰復(fù)遷帝于碙(硇)州(吳川縣南海中),帝病日重,竟崩于碙(硇)州行宮?!?/p>

2、明萬歷卅五年(1607年)新會黃淳纂《崖山志》載:“景炎三年春,帝次于化之碙(硇)州。”

3、年《吳川縣志》載:至元十五年(1278),西道宣慰司遣管軍總管崔永、千戶劉潭、王德用等招降雷、化、高三州,崔永等鎮(zhèn)守其地。三月,宋端宗益王趙昰遷吳川硇洲(今屬湛江市)?!  ∷卧鴾Y子起兵據(jù)雷州,元軍勸降,被進攻,奔硇洲。授參知政事、廣西宣諭使。四月,趙昰病死于硇洲。五月初一,宋衛(wèi)王趙昺即帝位于硇洲,改元祥興,升硇洲為翔龍縣,隸屬化州。六月,宋帝昺自硇洲遷往新會崖山。

4、1992年《新會縣志》載:“南宋末年,宋二王(益王帝)被元兵南追,經(jīng)浙閩沿海至廣東,于景炎三年(1278年)三月帝舟抵達硇洲。四月,景炎帝(趙昰)病逝,趙昺即帝位,改元祥興?!拢翁?、樞密副使張世杰以高、雷兩州失守,硇州不能立足,乃率軍船奉帝昺移駐新會縣崖門海內(nèi)的崖山,……”

5、清康熙廿九年(1690年)冬賈雒英纂《新會縣志》載:“(宋)端宗航海至廣州,元兵已毀州城,乃奔高涼,次于碙(硇)州(原注:碙(硇)州在化州吳川縣,屹立海中,當(dāng)南北道,乃雷、化犬牙處),四月戊辰帝崩?!?/p>

6、清道光二十年(1840年)林星章纂《新會縣志》卻說:“(景炎)三年(1278年)二月,(宋端宗)由海道再回廣州,尋次于碙(硇)州--碙(硇)州屬廣之東莞縣,與州治相對,第隔一水。四月戊辰,帝崩于碙(硇)州,殯于馬南寶家?!?/p>

7、清光緒卅四年(1908年)譚鑣纂《新會鄉(xiāng)土志》則說:“三年二月,(宋端宗)次于碙(硇)州--碙(硇)州,即大奚山,在香港西,與州治對隔一水。四月戊辰,帝崩于碙(硇)州,殯于香山縣人馬南寶家廟?!?/p>

附件二:圖一 圖二 硇洲南宋史跡:南下誓師紀念碑

圖一

圖二

附件三:圖三 圖四 圖五 硇洲南宋史跡:宋皇井

圖三

圖四

圖五

附件四:圖六 硇洲南宋史跡:宋皇碑

圖六

附件五:附古人詩二首

硇洲懷古

明高州郡守 吳國倫

一旅南巡瘴海邊,孤洲叢樾系樓船。

從容卷土天難定,急難防元地屢遷。

丹鳳未傳行在所,黃龍虛兆改初年。

當(dāng)時血戰(zhàn)潮痕在,長使英雄淚黯然。

泊硇洲

清 陳銘圭《荔莊詩存》

故壘平沙亂石浮,征衫惆悵海中洲。

萋萋叢草荒行殿,淡淡輕煙散蜃樓。

塊肉早從魚腹化,孤村卻為趙家留。①

停舟不盡興亡感,四顧蒼茫立鹢頭。

①洲上有宋王村,又有石壘行殿,遺址尚存。

這里

Hash:088f6c15821776308d847a8bd03525d25b9fee54

聲明:此文由 趙氏宗親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(nèi)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(quán)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